快轉到主要內容
  1. 深入探討金屬化塑膠膜電容器的電氣特性與保護機制/

電力系統中電容器的核心作用與效益解析

目錄

電力系統中電容器的核心作用與效益解析
#

在現代電力系統中,負載同時存在著有效電力(effective power)與無效電力(invalid power)。無效電力的傳輸不僅需要較高的電壓,還會增加輸電線路的電力損失與線路電流(總電流² = 有效電流² + 無效電流²)。從經濟角度來看,若由電源(發電機)直接供給無效電力,將極為不利。因此,於靠近負載處設置電容器,直接供應無效電力,是最經濟且有效的方法。

在配電系統中,電力電容器幾乎成為供給負載所需無效電力的標準設備,這一過程也稱為改善功率因數。其帶來的主要效益如下:

一、節省電費
#

功率因數與電費計算息息相關。根據台電電價表,若用戶每月平均功率因數低於0.80,每低0.01,該月電費將增加0.1%;若超過0.80,每超過0.01,該月電費則減少0.1%。但平均功率因數超過0.95的部分不再扣減。這項調整會明確標示於每月電費通知單的功率調整費欄位。

二、減少電力損失
#

一般工廠的動力配線,依負載因素、電纜大小及長度不同,電力損失約為2%~3%。當提升功率因數後,總電流降低,進而有效減少電力損失。

三、改善供電品質
#

提升功率因數可減少負載總電流與電壓降。加裝電容器後,電壓降值的減少可用下式表示:

減少電壓降值 = (未裝前線路電流-加裝後線路電流) × 線路電阻

於變壓器的二次側安裝電容器,能有效改善功率因數並提升二次側電壓。

四、增長設備壽命
#

改善功率因數後,線路總電流減少,使原本已達飽和的變壓器、開關等機器設備及線路容量獲得釋放,進而降低溫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


如需進一步技術諮詢,歡迎聯絡我們

相關文章